3月26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3200威尼斯vip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党委书记陈亮代表中国共产党3200威尼斯vip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深入实施“1396”发展战略 奋力谱写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新篇章》的报告,系统擘画了学校发展宏伟蓝图。全校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密切关注大会,以“等不起”的紧迫意识和“坐不住”的责任担当围绕工作实际,谈感想、谋发展、话未来。
人事处处长 张文鉴
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既全面梳理了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取得的显著成就,又为学校未来发展规划出美好蓝图。人事处将坚定不移推进青年人才培塑工程,持续发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一是着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二是拓宽青年人才发展渠道。全力实施“13510”计划,支持和培育优秀青年人才在重大教学、科研项目中担任关键角色。三是精准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将引才思路落实到“质量优先”上来,重点引进能够支撑学校应用型发展、引领学科跃升的领军型优秀紧缺人才。四是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职称评聘、绩效分配、定编定岗等工作上进行系统规划,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构建有效激励机制,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 卢玉芳
大会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催人奋进,既总结了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各方面的发展成就,也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任务。我们将继续积极落实学校“1396”发展战略,奋力推进政治引领、组织强体、思政育人、党建品牌推广和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等五项工程。不断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提升“红果芬芳”党建品牌影响力,“五育”并举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深入推进“五红”党建促进“五心”马院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张子麟
在认真学习第三次党代会的报告后,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首先,要在思政课改革创新方面出台新举措。继续创新思政课育人方式,通过案例展现、项目驱动、沉浸体验等方式,使学生在新时代伟大成就中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伟力。其次,要在深化实践育人方面展现新作为。积极加强校馆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推动学生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增长才干。第三,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方面彰显新担当。继续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密切与中小学合作,探索各学段思政课衔接机制,确保学生在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化工学院/生物医药学院院长 周二鹏
第三次党代会的召开,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大会擘画出了学校开拓奋进的宏伟蓝图。我们将紧紧锚定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把党代会高瞻远瞩规划的“发展蓝图”,转化为脚踏实地持续推进的“行动方案”。聚焦石家庄市生物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在硕士点申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精准施策,以实际行动推动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区域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各项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将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1396”发展战略,化机遇为优势,化挑战为动力,在迈向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征途上,全力以赴书写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教师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 庞俊丽
报告全面总结了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在各个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特别是在“1396”发展战略指引下历经谋篇布政开新局、蹄疾步稳求突破的奋进,迎来持续加力提品质的跃升。未来,教师教育学院将切实把全院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上来,继续深入实施“1396”发展战略,持续加强党建与业务工作共融共促,积极发挥党建领航“三全育人”政治功能,积极打造“U-G-I-S-C”育人共同体新模式,聚焦课程思政提质增效、教育家精神融入师德师风、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等重点领域,高标准打造优秀党建品牌,在促进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青年人才培塑工程、对接强省会建设等方面出真招、见实效。
文学与历史学院院长 王锋
第三次党代会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振奋人心。同时,科学分析今后五年的挑战和机遇,聚焦“持续加力提品质”工作主题,部署了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为学校未来五年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同时也为文学与历史学院的中心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文史学院将进一步凝聚全体师生的智慧和力量,统一到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战略部署上来,把学校中心大局所需与文史学院所长有效结合起来,聚焦申硕和重点学科建设、专业优化调整和交叉融合、校企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等重大专题,深入调查研究,持续加力提品质,以高水平成绩助推高质量发展,为谱写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地理科学与环境学院党总支书记 兰颖松
党代会工作报告以宏阔维度擘画发展蓝图,以战略思维校准发展坐标,为学校未来五年发展指明了方向。地环学院将迅速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聚焦“持续加力提品质”,深入实施“1396”发展战略,坚持党建领航铸魂,立德树人,建立健全“大思政”工作体系。深化“党建+学科建设”融合机制,落实“126”学生工作思路,坚持“三全育人”,推进“五育并举”。通过“内培外引”,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塑青年人才。聚焦服务空天信息、生态环境、规划设计等产业,优化学科专业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导师工作室”培养模式,尝试创立服务地方产业考核激励机制。学院将继续推进教育硕士、资源与环境专硕申报,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与办学实力。
网络信息中心主任 宋万杰
第三次党代会紧扣时代脉搏、贴合学校实际,为学校未来发展锚定了航向、凝聚了奋进力量。报告对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成绩总结全面而深刻,带大家回顾了学校如何以步步深入的举措,一步一个脚印,让“1396”发展战略从蓝图变成实景图。报告洞察教育大势,深刻分析了人工智能对教育形态的改变,让我们对数智石院建设有了更深入全面的思考。报告清晰地勾勒出学校未来发展的路径,推动“1396”发展战略在当前落地见效基础上一张蓝图绘到底,实现学校"二次创业"的强本目标。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本职岗位,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思维,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共同书写3200威尼斯vip发展的崭新篇章。
新闻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田建恩
第三次党代会是在学校锚定“强本”目标、迈向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令人倍感振奋、深受鼓舞!未来,我将以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深入实施“1396”发展战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把党代会规划的“战略图”转化为“路线图”,重点在智媒传播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科研成果培育、打造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提升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学科专业竞争能力。我将以“探路者”的姿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智媒传播浪潮,用“智媒+”融合发展的“新突破”,为奋力谱写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
机电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韩光磊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擘画了学校未来发展目标的宏伟蓝图,明确了路径,作出了安排,令人深感振奋、倍受鼓舞。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我将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带领学院辅导员,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全身心投入到立德树人的伟大教育事业中去。坚持把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组织、思想、专业、文化、实践、服务”六个维度,激发思政育人“新活力”,创新思政教育“新路径”,不断强化一流意识,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以高质量思政工作助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外国语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 马晓娜
作为3200威尼斯vip外国语学院的一线教师,我很荣幸参加了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今后,我将和支部的老师们一起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1396”发展战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一融双高”赋能“外国语·中国心”特色育人体系,坚持“三优”“四化”“五融合”,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能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的外语人才,打造“外国语·中国心”特色党建引领发展新模式,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未来信息技术学院教师 孟军英
作为未来信息技术学院基层教工党代表,聆听了陈书记的报告,我既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又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更加坚定了与学校同向同行、共谋发展的信念。我将不辱使命、履职尽责,充分发挥党代表的作用,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成才建言献策。按照报告要求,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做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引路人,积极有效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在广大学生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音乐学院学生 韩帅康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代表,我有幸参加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既感荣耀,更知责任千钧。作为学校发展历程的亲历者,我触摸到了校党委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温度。从军营到琴房,变的是阵地,不变的是共产党员冲锋的姿态。作为学生党员代表,我承诺:坚决做好学校和学生“连心桥”,坚决做好院系领导的“传令兵”,坚决做好党员服务“冲锋号”,今天我想说:请组织放心,强校有我!
新号角奏响新强音,新愿景凝聚新力量。大家一致认为,党代会的胜利召开,聚焦目标精准,擘画蓝图远大。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学校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精准聚焦“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以党建铸魂夯实发展根基,以创新驱动破解改革瓶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开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局面,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