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级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2-07-18 浏览次数:
一、专业简介
化学专业设置于2004年,为师范类4年制本科学历教育专业,招生范围为河北省及全国部分省份。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6人,硕士学位教师7人,高级职称比例65%,与中学合作建设20余个教育实习基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教改课题6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出版教材及专著8部。
二、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适应新时代中学教育发展形势,立足石家庄,面向河北省区、县级中学化学师资需求,培养师德高尚,教育情怀真挚,素质全面,业务熟练,善于育人,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的中学化学教师,能够胜任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教学研究工作。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从教五年左右应能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目标1. 师德优秀,奉献教育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以新时代“四有”好教师为职业理想,遵守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具有宽厚的人文底蕴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成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目标2. 素养综合,精于教学
熟练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思想方法和实验探究技能,形成完备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和核心素养。能熟练运用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等学科基础知识、实践技能解决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科技前沿和学科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理解力。精通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能结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具有良好的教学评价、教学改进能力,具有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能熟练选择恰当的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和教育研究工作,成为能够在教学团队中发挥骨干作用的中学化学教师。
目标3. 学生为本,善于育人
秉承德育为先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掌握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及养成规律,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相关理论及班级管理的应用原理和技能技巧,善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胜任班主任工作。能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将育人工作贯穿于整个学科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育人工作,能够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和教育活动进行育人。
目标4. 精研善思,协同发展
具有较强的专业发展意识和明晰的专业发展规划,能依据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前沿动态,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及成功经验进行化学教育教学改革。掌握反思的方法和技能,养成反思的习惯,并能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学改进和专业成长。具有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能结合教学实践,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能与同事进行沟通和协作,认同并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方面的团队合作。
三、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思想、政治、理论、情感等全面认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立德树人”的使命感,树立职业理想,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依法依规执教。
1.1【理想信念】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能够在教书育人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职业理想,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1.2【立德树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教育教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使命。
1.3【职业道德】熟悉教育领域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具有依法执教意识,在教育实践中能履行应尽义务,自觉维护学生与自身的合法权益。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能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道德规范问题。
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
热爱教育工作,理解教育的意义和内涵,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了解中学教师的职业特征,具有积极的从教意愿;具有宽厚的人文底蕴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和责任心,能够引导中学生建康成长。
2.1【职业认同】热爱中学教育事业,理解教育的意义和内涵,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在于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具有从事化学教育工作的意愿和正确的、科学的教育理念。
2.2【自身修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掌握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审美能力。
2.3【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发展的权利,乐于为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关心爱护学生,富有爱心、责任心及事业心,完成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教育,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
掌握化学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思想与方法,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沿动态,了解化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形成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理解化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对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初步形成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3.1【学科知识】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沿动态,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了解化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形成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3.2【实验技能】掌握化学基本实验技能,树立安全意识,能够应用现代化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化学问题。
3.3【学科素养】理解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思想和方法,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初步形成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3.4【知识整合】掌握化学学科所需英语、数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内容,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了解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对化学问题进行科学探究。
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
具备中学教学基本技能和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能够遵循中学教育规律,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特点,运用教育原理和方法,通过信息技术等方法和手段,依据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获得教学体验。能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研讨,具有持续改进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4.1【基本技能】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一般规律,掌握普通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师基本技能。
4.2【教学储备】熟悉中学化学教育现状,掌握化学学科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理解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内涵,熟悉中学化学教材内容,能够正确处理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具有依据课标进行教学的意识,具备培养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意识。
4.3【教学实施】能依据化学课程标准,结合中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兴趣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合理整合与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创设教学情境,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环节,进行中学化学教学实践,并从中获得积极体验。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4.4【教学研究】了解国内外中学教学改革发展动态,初步掌握学科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用以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形成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毕业要求5:班级指导
能够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以及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征;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具备班级组织、建设、管理的初步能力,了解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具有班主任实践体验,能够参与组织和指导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
5.1【德育理论】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征,把握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能够树立德育为先理念,能够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5.2【班级管理】掌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原理和原则、基本策略和基本方法,能够合理分析、解决教学与管理实践相关问题。了解学生发展指导、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班级常规工作要点,能够初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开展班级指导活动。
5.3【践行指导】具有参与班级管理、组织和指导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班主任实践经历,获得积极体验,并依此不断改进班级指导方法。
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注重课程教学的思想性,能够结合化学教学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进行育人活动;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积极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6.1【育人理论】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特点,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方法。
6.2【学科育人】具有学科育人意识,理解化学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注重课程教学的思想性。初步掌握在教书中育人的途径与方法,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结合课程特点,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品德养成有机结合,合理设计育人目标、主题和内容,有机开展养成教育,体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6.3【活动育人】了解校园文化和教育活动育人的内涵和方法,以及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主题育德和社团育人的原则和策略。具有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的经历和积极体验。
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前沿动态,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7.1【发展意识】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7.2【发展规划】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和化学教育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动态,进行知识更新。能够根据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发展情况,制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7.3【反思改进】理解教学反思的目的及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具有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能结合教学实践,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进行有效地自我诊断,提出改进思路。
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与技能,有效践行学习共同体;掌握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8.1【团队协作】理解学习共同体在群体学习中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团队协作的基本策略,了解中学教育的团队协作类型和方法,能有效践行学习共同体,积极主动参加小组学习、专题研讨、团队互动、网络分享等协作学习活动。
8.2【沟通交流】掌握沟通交流的一般知识、方法与技能,具有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能够在教育实践、社会实践中与同事、同行、专家等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四、学制、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3至6年内完成学业。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71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50.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60.5学分;教师教育课程18.5学分;实践教育课程41.5学分。
授予学位:符合学位授予条件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附件:2021级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