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级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11-17 浏览次数: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在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开设于2004年)的基础上,于2009年开始招生。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1 人。本专业在传统微生物制药基础上,发展现代生物制药,掌握微生物发酵、产物分离纯化,以及细胞培养、蛋白纯化的基础理论和技能,能在发酵原料药、抗体大分子药物研发和生产技术服务中,从事复杂工程活动,为石家庄市和京津冀地区生物制药企业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是国家和河北省品牌特色建设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200威尼斯vip应用型转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2016-2019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6.0%,就业方向主要为生物制药企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70.0-72.0%,近五年毕业生考研升学率25.6%。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石家庄市,面向京津冀地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生物制药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生态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好的沟通学习能力,系统掌握生物制药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菌种选育、细胞培养、发酵工艺、生物分离和质检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适应生物制药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在生物制药领域一线从事生产、工艺改造、质量监管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5年后达到以下目标
1、能综合运用生物制药相关的专业理论和技术,解决生物制药领域生产技术、工程设计和实施、生产管理等实际问题,具有职业素养,国际视野,团队协作,学习能力。(专业知识)
1.1具有专业所需的相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药学以及行业规范与技术标准、项目管理等多学科知识;
1.2具备持续学习能力,自我学术提升、技能、职业发展能力和一定的国际视野,熟悉生物制药领域国内外的技术发展及职业发展趋势。
2、具备工程职业素养,树立社会责任感,能在工程实践中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影响,具有良好的质量管理、节能环保、安全生产意识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工程能力)
2.1能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熟练结合生物学、药学与工程科学原理、技术,分析和解决具体生物制药产品生产、质控环节中所涉及的复杂工程实践问题;
2.2能考虑到经济、环境、社会、政治、伦理、健康和安全满足预期要求,以及个性化和可持续性。
3、关注相关新技术,并将之用于产品和技术创新。具有敏锐的视角和良好的自学能力,可多途径地拓展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
3.1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工程职业道德、团队合作、项目管理、沟通和执行能力;
3.2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有为社会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4、能在具体生物制药产品生产、质控环节现场承担工程设计、管理、运行维护、技术开发等工作,成为所在单位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就业领域)
本专业毕业生面向生物制药领域。职业特征是“从事生产技术、生产管理、质控和技术服务等工作”。职业定位是“应用型生物制药工程技术人才”。职业能力是“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5年达到的4项目标”。
生物制药领域的复杂工程活动是指具有下列部分或全部特点的生物制药工程活动或项目:
4.1涉及到细胞培养、蛋白纯化;
4.2涉及菌种选育、发酵工艺控制、代谢产物分离纯化;
4.3涉及生产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
4.4涉及生产过程中人员、资金、原材料、信息和技术的利用;
4.5涉及生产过程中三废处理、环境可持续发展。
三、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生物工程的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生物制药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
1.1 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物制药领域涉及的菌种选育、发酵过程控制、细胞培养、生物分离等复杂工程问题。
1.2 能够应用相关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能解决生物制药领域涉及的菌种选育、发酵过程控制、细胞培养、生物分离等复杂工程问题。
1.3 能够应用生物工程专业知识解决生物制药领域菌种遗传改造、发酵过程优化、生物产品工艺开发等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生物制药相关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应用数学的基本原理,对生物制药过程中细胞培养、微生物发酵、活性物质分离等相关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2能够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本原理,对生物制药过程中细胞培养、微生物发酵、活性物质分离等相关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3能够应用生物工程专业知识及其基本原理,对生物制药过程中细胞培养、微生物发酵、活性物质分离等相关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生物制药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应能在设计环节中具备创新意识,考虑设计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和环境等影响。
3.1 具备满足特定需求的生物制药单元设备(部件)的设计能力,应能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3.2具备生物制药工程设计、工艺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够进行生物制药工艺流程设计,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3 能够在生物制药工艺设计和生产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制约因素和边界条件。
毕业要求4:问题研究
能够基于自然科学、药学、生物工程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生物制药过程中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基于自然科学原理、生物工程、药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文献研究,调研和分析生物制药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 能够在设计的实验方案基础上选用合适的工具、仪器设备,构建问题研究的实验系统,并在安全的情况下开展实验,科学地采集数据。
4.3 能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专业知识对相关研究结果、现象或数据进行解释、分析,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针对生物制药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生物制药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能够使用先进技术、现代仪器仪表和信息技术工具。
5.2能够选择和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等软、硬件工具用于生物制药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计算与设计。
5.3 能够针对具体生物药物制造过程的研究对象,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预测其中的专业问题,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生物制药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生物制药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熟悉与生物制药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6.2 能够根据具体的生物制药项目分析和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对项目实施带来的影响,理解应当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生物制药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能够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7.2 能够针对生物制药工程项目,分析其资源利用效率、安全防范措施和社会效益,评价其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生物制药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了解国情,维护国家利益,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感。
8.2尊重生命,关爱他人,主张正义、诚实守则,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
8.3 理解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能够主动与其他学科的成员合作开展工作,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任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9.2 能够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倾听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
毕业要求10:沟通
能够就生物制药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掌握一门外语应能用于沟通。
10.2能够基本了解生物制药国际国内发展状况,就专业领域里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生物制药项目管理原理,并能在具体项目或模拟环境中应用。
11.1 理解并掌握项目管理原理;理解项目的时间及成本管理、质量及风险管理、安全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
11.2 能够在具体项目或模拟环境下,正确运用项目管理原理。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愿,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能够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 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了解拓展知识和能力的途径。
四、学制、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3至6年内完成学业。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79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8.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44.5学分;专业方向课程 32学分;实践教育课程54学分。
授予学位:符合学位授予条件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附件:2020级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