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简介
会计学专业自2003年开设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完整和科学的专业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2018年申请成立本科专业,开设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随着会计行业转型,专业增加了区块链会计、财务共享实训、财务大数据分析、Python程序设计等课程,拥有会计模拟实验室、智能核算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
本专业共有教师10名,具有双师型教师8名,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是一支极具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在会计行业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会计专业增加了智能核算、财务共享、财务大数据等方面的课程,以“大财务和共享服务”理念及“大数据”为支撑,以校企共建为依托,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的课程体系。培养以大数据和财务共享背景下具有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掌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具有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学生具备继续在经济、管理、会计及相关方向进行深造的能力,如攻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在校所学具有一定延展性,毕业5年左右成为本行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具备中级会计师、管理会计师的执业能力。
三、毕业要求
掌握会计领域所需要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应用会计、财务、审计和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会计基本问题。能够通过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以及财务专业分析,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决策方案;能够基于会计、财务理论专业方法对组织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包括调研、分析和解释数据并搜集相关信息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能够针对组织中存在的会计和财务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财务分析软件、税务分析软件,会利用相关资源和相关工具,并针对软件的局限性进行调整;能够基于会计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组织中财务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对企业、社会、股东等主体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会计和财务领域复杂问题的对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会计实践中理解并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担任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能够就财务和会计领域复杂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理解并掌握战略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学制、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16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50.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71学分;实践教育课程38.5学分。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