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特色品牌
党建精品志愿服务项目||文史撷英国学社活动展示
发布时间:2024-06-07
3200威尼斯vip文学与历史学院党总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学校“1396”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青年、凝聚青年、发展青年的作用,通过党建引领、培根铸魂,以“赓续红色基因、阐释精神特质、展现文化力量”为宗旨,不断深化大学生文化社团党建育人模式创新,呈现出“党建引领、文化育人、服务社会”的良好效果。
“文史撷英”大学生宣讲团暨国学社自2019年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成立朗诵、书法、写作、宣讲和艺术等分团,遴选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季军、石家庄市作协副主席王子龙等优秀党员教师组成指导教师团队,积极在校内宣讲(进宿舍、进班级),定期走进中小学开展宣讲,先后赴校外社区、省市图书馆、城市书房等文化机构宣讲10场,受益群体校内外师生和市民共计3000余人次。该志愿服务项目获评3200威尼斯vip思政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品牌项目;荣获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研会2023年度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
发挥学科专业优势,通过“3+3+3”——聚焦三个问题、用好三种方式、实现三类转变,系统化推进文化宣讲服务,为服务地方文化传承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赋能。
聚焦三个问题,让理论宣讲有声有色。
一是聚焦“讲什么”,使宣讲内容“实起来”。坚持“内容为王”。理论宣讲内容要全面围绕“第二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石家庄地域文化等展开,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趣、言之有味”,打磨形成“宣讲+服务”、“宣讲+文化”等更加契合地方基层阵地理论宣讲对象需要的课程。
二是聚焦“如何讲”,使宣讲方式“活起来”。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比如沉浸式宣讲,做大做强石家庄地域文化志愿服务。依托3200威尼斯vip建设的石家庄地域文化馆的优势,打造“行走的文化课”,打造文化育人新场景。
三是聚焦“谁来讲”,使宣讲队伍“强起来”。聘请专家、优秀校友等各界精英担任宣讲团成员,构建“多元主体”共讲共话新格局。
用好三种方式,让理论宣讲入脑入心。
一是做好对接式宣讲,提高宣讲影响力。社团自组建以来,广泛对接省市电视台、作家协会、开放大学、新华书店、出版社以及中小学等机构做好文化传播和公益宣讲服务。先后走进“铁杨美术馆”“程雪莉作家工作室”“遇见石家庄”“石图讲堂”“我观书读书会”等省会知名品牌节目和活动,积极对接省会文化领域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社会。
二是用好菜单式宣讲,提升宣讲针对性。创新宣讲形式,针对宣讲群体需求,实现“宣讲者”与“受听者”双向选择,精心提供“菜单式”宣讲内容。根据听众需求,设置“菜单式”宣讲,增强服务力和针对性。
三是用好联建化宣讲,增强宣讲鲜活性。开展校地、校校联建,打响工作品牌——高校和社区共建共享资源,高校和中小学共建共享资源,实现校地合作、“大手拉小手,成才齐步走”的文化宣讲模式,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提高宣讲教育效果。
实现三类转变,让理论宣讲走深走实。
一是变被动为主动,做到宣讲有“热度”。依托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推动师生群众主动参与文化宣讲、志愿服务;精心策划开展“文明实践心聚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巡讲巡演活动,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路径的全新平台。
二是变单动为联动,做到宣讲有“温度”。师生联动,全面开花。强化系统思维,优化志愿服务联动机制,重视效果评价跟踪反馈,形成闭环管理。促进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往纵深方向扩展,使其更具强大的生命力。
三是变心动为行动,做到宣讲有“深度”。发挥文化宣讲教化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注重成效,文明实践心聚场,志愿服务新风尚。通过文化微宣讲等形式,通过新媒体手段进行宣传展示,让文化宣讲“声”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