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专业+多元”青年教师培养体系
助力“13510”成长计划落地见效?
助力“13510”成长计划落地见效?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7日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1396”发展战略,聚焦青年教师成长关键环节, 体育学院推出《青年教师导师制管理规定(试行)》,与学校“一年站上讲台、三年站稳讲台、五年站好讲台、十年成就名师”的青年人才培养“13510”计划深度融合,打造“专业化指导+多元化赋能”的青年教师成长体系,为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注入新动能。

一、专业化培养:分层递进,精准护航
体育学院立足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律,构建“导师引领—阶梯成长—全程督导”的专业化培养闭环:
(一)双高导师严选机制:选拔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担任导师,博士学历导师需具备至少3年高校教学经验,确保指导质量。导师通过“一对一”模式,针对性制定青年教师2-3年培养计划。
(二)阶梯式能力跃升:
首年筑基:新教师需完成“行政+教学”双轨坐班,首年在行政岗位熟悉学院运作,次年进入教研室深耕教学业务,夯实职业基础。
三年突破:通过每学期6次以上导师听课、教案双审(导师+教研室主任)、2次公开课(说课+授课)等硬性要求,实现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的跨越。
督导评价闭环:学院教学督导组全程跟踪,每学期形成书面评价反馈,青年教师培养档案动态记录成长轨迹,确保培养过程可量化、可追溯。
二、多元化赋能:多维融合,激发潜力
体育学院打破传统单一教学培训模式,以“多元场景+复合能力”为核心,拓宽青年教师成长路径:
(一)“教学+科研”双驱并进
导师不仅指导教案设计、课堂授课,更注重科研方向凝练与方法指导,推动青年教师参与学科建设、实验室管理等项目,培养教学与科研“双能型”教师。
(二)“理论+实践”深度融合
以赛促教:通过定期组织教学技能竞赛、说课评课活动,加速青年教师实战能力提升。
跨界赋能:鼓励青年教师参与训练计划制定、体育赛事策划等实践任务,拓宽职业能力边界。
(三)“制度+人文”双重关怀
学院通过刚性制度(如坐班要求、考核标准)规范成长路径,同时设立导师谈心机制、青年教师座谈会,及时解决职业困惑,营造“严管厚爱”的成长氛围。
从2025年起将陆续在微信公众号“石院荣耀体育”【青年教师成长大课堂】版块推出青年教师成长阶段性成果展示,为青年教师搭建起阶梯式的成长平台,进一步助力他们专业化成长。
体育学院将进一步深化导师制与“13510”计划的衔接,为青年教师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助力“十年成就名师”愿景落地生根,为区域体育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