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复试即将进行,此次推送整理了有关考研复试有关安排,一锤定音,成硕终局,准研究生们要看起来啦!
一、考研要不要选择调剂?
每年考研成绩一出,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同学可能选择二战,有的可能选择调剂,有的可能选择工作,有的可能选择出国…无论哪种选择,都是大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做出的最优解,无关高低对错。那究竟要不要考虑调剂呢?其实调剂未尝不是一种机会,给自己留条后路,调剂上岸也可以很体面。
一旦决定要走调剂这条路,就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果能调剂到一些竞争不太大的优质院校,何苦再去二战呢,面对未知的风险?研究生考试成绩已经公布了,3月的调剂也开始了。接下来我们为大家整理了2024年的调剂要求,提前了解调剂的最新情况,能在调剂时做到不慌不忙、心中有数。
二、如何认识考研调剂?
1.整体介绍:
24年调剂要求改为"原则上,调剂考生第一志愿专业与调入专业相同相近,或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相近。"调整给予了高校一定的自主权,尤其是允许一些跨专业调剂,显然是积极回应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大方向要求。
2.允许跨专业调剂:
往年,即使专业名相同但不同学科门类下的同名专业是不允许互相调剂的!但今年可以相互调剂!也就意味着大家调剂机会更多!上岸的机会更大了!
当一志愿录取人数不足,再组织开展调剂。这一项改革措施可以有效防止一些学校为争取高分调剂学生而恶意排除一志愿考生的行为发生,更好地保护考生的利益。
3.按照初试成绩择优遴选进入复试:
招生单位应当按照考生初试成绩择优遴选进入复试调剂的考生。不得将考生第一志愿报考单位、毕业院校、提交调剂志愿的时间先后顺序等非学业水平标准作为遴选依据。
这也是往年调剂过程中,考生最担心的几个方面,会不会歧视本科院校出身、会不会因为我一志愿报考的其他学校而不接受我的调剂等等,今年这些都被明文写进规定里,全部都是不允许的!初试成绩才是最重要的!
4.要求明确调剂细则:
按照规定,“招生单位调剂工作办法应明确接受考生调剂的时间、基本要求(含考生第一志愿专业范围、初试科目、初试成绩要求等,其中初试成绩含加分)、工作程序、复试办法(含考生进入复试的遴选规则)、咨询渠道等信息。
5.禁止其他渠道接收调剂:
前几年不少学校会开通预调剂系统,今年严禁通过其他渠道接收调剂考生。即所有调剂考生都必须经过研招网调剂系统,保证调剂过程公平。这条也是提醒考生,要通过正规渠道(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千万不要相信歪门邪道,走旁门左道。
6.给考生预留充裕的确认时间:
需考生确认拟录取或复试通知时,需充分考虑考生学习、工作、休息时间等因素作出合理安排,给考生预留充裕的确认时间。对于没有按时确认的考生,招生单位应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逐一联系确认,不得简单以“逾期不接受视为自行放弃”对待。
三、如何进行考研调剂?
1.登录调剂系统:
考生凭网报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网上调剂系统。
2.查询计划余额:
考生在填报调剂志愿前需认真阅读各招生单位在其院校信息栏目里或其它途径发布的调剂办法,查询各招生单位的计划余额信息。
特别注意:申请调剂的考生应符合招生管理规定确定的调剂条件。不符合调入专业学科门类要求、初试科目要求,或不满足招生单位调剂条件的考生,将无法申请填报相应志愿。
3.填报调剂志愿:
通过调剂系统选择已发布余额的招生单位和专业研究方向,如满足教育部调剂政策且符合招生单位设置的调剂报考条件,可填报调剂志愿(可一次填报三个平行调剂志愿)。提交后的调剂志愿在招生单位设置的时间内(不超过36小时)不允许修改(每个志愿单独计时),以供招生单位下载志愿信息和决定是否通知考生参加复试。锁定时间到达后,考生可继续等待或改报其他志愿。
4.复试通知:
考生提交调剂志愿后,如招生单位同意其参加复试,将通过调剂系统发送复试通知。请考生及时登录调剂系统,查看志愿状态和招生单位复试通知。如果收到复试通知,请考生及时通过调剂系统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回复是否同意参加复试,并按招生单位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复试没有通过的考生仍可继续填报其他调剂志愿。
5.待录取通知:
考生在复试结束后,如果符合录取条件,将收到招生单位发送的“待录取通知”;考生接到招生单位发出的待录取通知后,须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登录调剂系统进行确认,否则招生单位可取消待录取通知。
考生一旦确认接受待录取通知,表示调剂完成,将不能再填报调剂志愿、接受复试或待录取通知。
考生如取消已确认的待录取通知,必须征得招生单位同意,由招生单位取消待录取通知,且考生登录调剂系统进行确认后,方可继续填报其他调剂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