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提示
【招生启事】欢迎报考人工智能专业
发布时间:2024-06-27

3200威尼斯vip的人工智能专业2023年开始招生,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人工智能专业为3200威尼斯vip电子信息硕士学位建设点重点方向,于2024年获批3200威尼斯vip校级重点学科。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立足省会、面向京津冀,着眼于省会石家庄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学科前沿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秉承“厚基础、强专业、宽领域、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契合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及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聚焦模式识别与机器视觉、智能感知与边缘计算特色研究方向,培养能够熟练掌握人工智能相关基础理论、专业技能与方法、基本模型等知识,能够胜任人工智能领域的系统设计、开发、应用和维护,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人工智能工程师。

 

课程设置
核心课程: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
专业实践课程: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实践、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AI综合开发实践、智能系统应用与开发综合实训。
智能硬件类专业核心课: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智能机器人。
课程体系体现了专业的发展思路与特色:注重跨学科融合、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和国际化视野,以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
办学条件
未来信息技术学院为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了专门的实验实训室,包含嵌入式实验室、智联网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实训中心、智能计算实验室、5G工业互联网实验实训中心、城市大脑实训中心等专业实验室。实验实训设备设置与行业需求高度匹配,设备总资产达5360万元。此外,本专业还投入了600万元建设了军民融合液冷超算实验室,可以为专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硬件算力支撑。
在校企合作方面,学院与华为、腾讯等人工智能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共建了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华为(石家庄)ICT学院、腾讯云AIGC产业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中获得实践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培养符合人工智能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2人,还聘用3名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本专业师资均具有相关的专业背景以及丰富的项目经验,是一支创新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精英教师团队。此外,本专业还经常聘请特殊津贴专家和省内知名专家定期为学院师生做学术讲座和技术培训。
专业负责人
宋宇斐,工学博士,河北省科技特派员,河北省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物联网工程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农业智能信息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等领域的研究。
教学方面:担任《操作系统》、《物联网工程导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的讲授任务。主持和参与多项教改课题,主编本科生教材1部,副主编2部,参编1部。
科研方面:担任多个SCI/EI期刊审稿人。近两年发表核心以上学术论文9篇,其中,被SCI/EI收录7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出版专著2部,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项,主持纵向课题3项,横向课题经费155万,完成发明专利成果转化4项(转化经费共计65万元);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研发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等基础研究课题10余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获得 “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毕业实习指导教师”等称号。
温 ?矗ü歉山淌Γ?/div>
温?矗?ぱ?妒俊V饕?邮屡┮抵悄苄畔⒋?怼⑷斯ぶ悄堋⑹?滞枷翊?怼⑷砑?こ痰攘煊虻难芯俊?00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先后荣获嘉奖2次、三等功1次、“三育人”先进个人1次。
教学方面:担任《操作系统》、《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的讲授任务。主持并参与多项教改课题,获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2部。荣获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校组)优秀奖,“第四届“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指导的学生多次在省“挑战杯”大赛、省“创青春”大赛获三等奖,中国技能大赛——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并获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科研方面:近年来发表核心7篇,2篇EI;学术专著3部,获得授权专利5项。作为主研人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完成省级鉴定成果1项,达国内领先水平。主持并完成纵向课题3项,其中河北省科技厅项目、石家庄市科技局项目1项、石家庄市科技局国际合作计划项目各1项。参与省部级项目5项(含省自然 基金1项),厅局级项目7项,累计到校经费15万元。
张惠涛(骨干教师)
张惠涛,男,汉族,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人,1977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现任信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仿真磁性液体密封研究、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研究。2008年6月到3200威尼斯vip工作,2019年博士毕业以来,主要任教《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课程,致力完成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该课程中,编写了思政版《C语言程序设计》和思政版《数据结构》两本教材,一项思政类教育部课题,两项市级思政类课题,四项校级思政类教改项目。科研方面主持一项省科技计划项目,引入经费30万,一项市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引入经费30万,一项发明专利,正在进行成果转化,一本专著,出版在中国原子能出版社。本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期刊论文6篇。
张 静(骨干教师)
张静,工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分析、计算机视觉、软件开发等。未来信息技术学院党总支组织委员,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计算中心主任。2005年参加工作,主持《计算思维》课程校级和市级精品课和资源共享课,不断丰富微课,出版教材《计算机应用与实践》、《大学计算机基础与计算思维》、《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申报多项教改。科研上,主持市级项目四项,主持完成《数字资源建设》横向课题,参与一项省自然基金项目和一项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出版学术专著《基于高阶有顺序Voronoi图的客体影响范围界定研究》。
孟 惜(骨干教师)
孟惜,主要承担物联网工程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工作,主讲《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组成原理》,参与校级一流本科课程以及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项;科研方面主要开展图像识别、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发表国内外论文7篇,主持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和河北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省级课题1项;服务地方方面,自认河北省科技特派员以来,协助企业申报各级各类创新平台和科技计划项目,推动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曹家庆(骨干教师)
曹家庆,3200威尼斯vip中级讲师,长期从事强化学习、深度强化学习等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研究。荣获2020-2021年度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苏州市人工智能学会会员,同时担任《计算机学报》、《Information Sciences》、《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审稿人。具有较为深厚的科研项目经验,发表SCI论文2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项、苏州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工业部分1项。
张世凯(企业导师)
张世凯,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河北阿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
范 智(企业导师)
范智,高级工程师,人工智能专业企业导师,河北阿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牛向前(企业导师)
牛向前,工程师,人工智能专业企业导师,河北阿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骨干。
就业情况
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该行业将呈爆发式增长,市场潜力巨大,有完整的人工智能技术生态。职业发展路径丰富多样,岗位从关键技术科学家、资深技术工程师、技术总监、产品经理、自主创业一路延伸,就业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