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新生宿舍分配的科学性与精准性,助力2025级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3月14日上午,我校在大学生活动中心608举办了第39期辅导员工作坊,主题是“心理测试赋能宿舍分配与管理”。25级新生辅导员代表共计20余人参加活动。
“心家”辅导员工作室辅导员陈宏首先介绍了学校采用专业心理测评工具对2024级学生进行人格特质与生活习惯评估,并以此为依据优化宿舍分配方案的实施过程与成效。心理测评问卷涵盖作息规律、性格类型、兴趣爱好、包容程度等维度。根据半年的数据跟踪反馈,试点宿舍矛盾发生率同比明显下降,新生适应满意度提升至89%。这一创新实践将心理学理论与学生宿舍管理相结合,这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向数字化、精准化、人性化发展的重要尝试。
在经验交流环节,各学院辅导员代表结合工作实际分享典型案例。教师教育学院通过问卷精准识别“夜猫子”学生群体,创新实施同类学生集中住宿方案,有效化解作息冲突;理学院探索“性格互补+兴趣联动”差异化分配模式,在保障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培育多元宿舍文化;经济管理学院则针对已出现的宿舍矛盾,提出“观察预警—动态调整—跟踪反馈”的长效管理机制。
宿舍是大学生活的“最小共同体”,只有用心做好匹配这篇文章,才能以“小空间”书写育人大文章。此次工作坊的创新实践,不仅将心理测量引入宿舍分配工作,推动思政工作从“经验驱动”向“科学决策”转型,而且围绕实现前置性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目标,以和谐宿舍关系为起点,培育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打通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管理间的壁垒,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浸润学生全面成长的每个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