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初秋时,白天气温较高,同时雨水较多,一些肠道传染病高发;从晚秋至冬季,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寒冷、风大干燥,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校医院提醒广大师生,注意防范秋冬季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
一、肠道传染病: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和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食用后发病。
(一) 常见肠道传染病的表现
1. 霍乱:霍乱是由O1群和O139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能引起大范围和乃至世界性大流行为特征,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突然,剧烈腹泻。一般为无痛性腹泻(偶有腹痛),每日几次至几十次不等,大便呈黄水样或清水样,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肌肉痉挛(小腿痉挛)等,严重者可发展为循环衰竭,并导致死亡。
2. 伤寒: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3.细菌性痢疾:菌痢是由志贺菌引起的急、慢性肠道传染病。急性菌痢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可伴有发热。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压痛,中毒型可急性发作,高热,并有感染性休克症状,有时出现脑水肿,甚至出现呼吸衰竭。
4.甲型肝炎:是由通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是我国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特点为发烧、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肤发黄、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脏有肿大和触痛或叩痛的体征。
5.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
(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 提倡良好的个人和饮食卫生习惯。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实行分餐制,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罐头食品出现鼓起,色香味改变的情况,不可食用,不喝生水。
2. 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3. 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二、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肺结核、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这类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密切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一)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表现
1、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表现为持续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表现。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传染性疾病。
2、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较强、传播速度较快的疾病。其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本病高发。
3、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概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分布呈向心性,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4、流行性腮腺炎: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5、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病人,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
6、流行性脑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本病主要经由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
(二)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保持教室和寝室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教室和寝室,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每天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
2. 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各类传染病的最有效措施,是控制传染病发生的最积极手段,投资小,收效大。
3. 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健康行为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的重要保证。倡导生活中保持健康行为,生活有规律、劳逸接合,保持充分的睡眠,合理安排饮食,注意锻炼身体等。
4. 勤洗手 勤洗手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5.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在秋冬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
6.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7.发病后及时就医 由于呼吸道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