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专业建设 >>  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 
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2021-07-07  查看次数:
一、学科发展历程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形成的地域系统及其空间结构的地理学分支学科。我校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始终重点关注人文地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11年,《人文地理学》课程被评为河北省级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申报的“人文地理学”2013年入选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它与河北师范大学的“自然地理学”是全省仅有的两个地理学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同时也是我校4个河北省高等学校重点发展学科之一。
二、学科带头人
“人文地理学”学科带头人为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孙中伟教授。其是河北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河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学科教学(地理)两个专业的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在《地理科学进展》《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9种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独立出版学术专著《信息与通信地理学导论》,参与出版《功效空间组织机理与空间福利研究》。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第三层次人选、石家庄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石家庄市青年拔尖人才、石家庄市“十百千人才工程”教育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人地关系演化与调控、国土空间规划与旅游规划、信息与通信地理学三个。其中,区域人地关系演化与调控侧重研究河北省特别是石家庄市人地关系的演化与调控问题;国土空间规划与旅游规划侧重从国土空间规划与旅游规划视角,帮助解决本地的区域高质量发展问题;信息与通信地理学侧重研究信息与通信技术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影响和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等议题。
四、学科建设成果
在河北省教育厅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人文地理学”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1)科研团队建设。团队规模、高级职称人数、博士比例都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时,在省市专业学会担任重要职务的团队成员、硕士生导师数量、入选省市人才计划和获得市级成果奖励/荣誉的人次数也明显提高。(2)科研平台建设。与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建“灰霾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签署“河北太行山山地生态试验站”合作协议,获批石家庄市高校优秀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人文地理学教学科研创新团队”,成立3200威尼斯vip“全域旅游研究中心”,完成校级科研平台“河北省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软科学基地”和校级科研团队“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与规划”建设。(3)科研项目。科研项目层次和引进经费数量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的耦合机理研究”,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互联网网民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形成机理研究”“土壤重金属高光谱反演模型研究—以石家庄水源保护区土壤类型为例”,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生物炭输入对潮褐土中PAHs的强化生物降解机制研究”;在研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零售区位的虚拟转向及虚拟区位因子体系构建研究”“顾及云三维邻近效应影响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研究”“土壤氮循环对生物炭强化石油烃生物降解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石家庄主城区臭氧光化学生成机制研究”;完成“太行山山前平原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邯郸)”和“河北省旅游资源普查(邯郸、邢台)”等横向课题;共引进科研经费270多万元。(4)发表论著。出版学术专著《信息与通信地理学导论》,编著应用性教材《环境规划理论与实践》《环境影响评价实训教程》;发表论文层次显著提高,学校认定的一类、SCI和EI以上期刊论文10多篇,其中包括SCI一区论文1篇。(5)专利。获批发明专利“一种航空摄影测量模拟系统”,以及“一种多要素地理模型”、“航空遥感数据倾斜误差演示仪”和“一种多要素地物地貌模型的设计与实现”3项实用新型专利。(6)科研条件建设。成立了重点发展学科办公室,并购置了办公用品与设备,完善了办公环境;购买了几百本专业书籍;每年订购20多种学术期刊。
 
版权所有:3200威尼斯vip地理科学与环境学院
地址: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珠峰大街288号 邮编:050035 电话:0311-66617230
师德师风举报平台电话:0311-66617231 邮箱: song­_baoping@126.com
3200威尼斯vip信息中心技术支持